南红门行宫叠旧韵

昔曾分付月多情,照我今宵轩槛清。
未必较前诗思减,不妨如是道芽生。
篆凝芝字檀烟细,燄剪琼葩玉檠明。
古寺疏钟林外度,七条披处悟交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夜晚,诗人独自在行宫赏月时的感悟。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月光下清幽雅致的环境,同时透露出诗人对人生、艺术的思考。

首联"昔曾分付月多情,照我今宵轩槛清"用拟人手法,把月亮比作老朋友,今晚特意来照亮诗人的庭院,营造出温馨亲切的氛围。

颔联"未必较前诗思减,不妨如是道芽生"是诗人的自省:虽然年岁增长,但创作灵感并未减退,反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萌生出新的感悟。"道芽"比喻对人生道理的领悟,就像新芽一样自然生长。

颈联"篆凝芝字檀烟细,燄剪琼葩玉檠明"用两组精致的意象描写环境:香炉中升起的袅袅香烟像灵芝形状的文字,烛台上的火焰像剪出的玉雕花朵。这些描写展现了诗人观察的细致和想象的丰富。

尾联"古寺疏钟林外度,七条披处悟交横"将意境推向深远:远处古寺的钟声穿过树林传来,诗人在这样的氛围中披阅佛经("七条"指袈裟,暗指佛经),突然领悟到世间万物相互关联的道理。

全诗最大的魅力在于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感悟完美结合。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月光、香烟、钟声等具体意象,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宁静致远的意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自然产生的哲思。诗中"悟交横"的顿悟,正是所有景物描写水到渠成的结果,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的特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