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种人生态度的对比,以及作者对朋友赠药赠诗的感激与自谦。
前四句用比喻说理: - "若士思远游"指理想主义者总想闯荡远方,追求更高目标; - "达人谢拘束"说通透的人懂得摆脱束缚。 - 接着用"腰鼓"的比喻:人生就像被敲打的腰鼓(颡是鼓面),在尘世中被动震荡(四尘指世俗纷扰)。
中间四句转入现实: - 虽然世上不缺好药材(上药草),但生病时总觉得不够用; - 朋友(惠而)不仅关心我,还特地找来医书(桐君录指药典)帮我。
最后两句是作者回应: - 惭愧自己没什么能回报的(寡裨益); - 但郑重接受这份心意(拜命),觉得受之有愧(良辱)。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腰鼓比喻人在世俗中的被动状态,生动形象 2. 通过"药材"双关,既说治病良药,也暗指人生良方 3. 朋友情谊体现在实际行动(赠药+医书),而非空谈 4. 结尾的谦逊态度反而更显情谊真挚
本质上是在探讨:面对现实困境时,有人选择逃离,有人选择豁达,而真正的友谊是雪中送炭的陪伴。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