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房仲论印十二首 其六

一自山农铁画工,休和红沬寄方铜。
从兹伐尽灯明石,仅了生涯百岁中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篆刻艺术的历史变迁和匠人精神的传承。

第一句"一自山农铁画工"说的是篆刻艺术起源于古代农民用铁器在石头上刻画。这里的"山农"代表普通劳动者,"铁画工"指用简单工具创造艺术的行为,说明艺术最初源于劳动人民的智慧。

第二句"休和红沬寄方铜"讲篆刻材料的变化。"红沬"可能指印泥,"方铜"指铜印章,意思是篆刻从实用工具逐渐发展为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材料。

第三四句"从兹伐尽灯明石,仅了生涯百岁中"最打动人心。说的是匠人们耗尽一生开采适合刻印的"灯明石"(一种适合雕刻的石头),用尽百年光阴只为了追求完美的篆刻艺术。这里既表现了匠人们对材料的极致追求,也暗含艺术创作需要付出毕生心血的意思。

整首诗用简单的意象展现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劳动工具到艺术创作,从普通材料到精心挑选,从实用功能到艺术追求。最可贵的是,它歌颂了那些默默无闻的匠人,他们用一辈子时间只做好一件事的精神。这种专注和坚持,正是中国传统工艺精神的精髓所在。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