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袁道官)离开南京朝天宫时的场景,充满了对修道生活的感慨和对仙境的向往。
前两句写景:九曲门后的古老洞天(指道观),冶城山的景色依然如故。这里用"洞天"比喻道观如同神仙居住的仙境,"冶城山"是南京地名,点明地点。
中间四句抒情:道观重开后像海上仙山(三岛指蓬莱、方丈、瀛洲),穿上道袍(黄冠)已十年。表面是随俗人游历人间,实际上在寻找真正的仙境。这里用对比手法,展现修道者既身处尘世又心向仙境的矛盾心理。
最后两句收尾:几间祠堂就在附近,要好好保护墙上晋代贤人的画像(丹青指壁画)。"晋贤"可能指东晋在南京活动的道家人物,表达对先贤的敬仰。
全诗通过道观、仙山、黄冠等意象,展现了一个修道者的精神世界:既有对尘世的疏离感,又有对仙境的向往,最后落脚于对先贤的追慕。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修道生活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