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仙骨清无暑。
爱兰桡、撑入鸳波,锦云深处。
休唱采莲双桨曲,老却鸥朋鹭侣。
算只有、青山如故。
旧雨初晴新水涨,画桥低、杳霭迷苍渚。
头戴笠,日亭午。
独醒耿耿空怀楚。
渺愁予、岸芷江蓠,尚青青否。
锦瑟谩弹斑竹恨,难写湘妃怨语。
怅谁与、孤芳为主。
流水无声云不动,向渔郎、欲觅桃源路。
船尾带,落花去。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隐士形象,充满了诗意的画面感和深沉的情感。

上片(前八句)像一幅夏日泛舟图:主人公有着仙人般的清雅气质,不怕暑热。他喜欢划着小船进入鸳鸯嬉戏的荷塘深处,那里有云霞般的荷花。但他不愿听热闹的采莲歌谣,怕惊扰了鸥鹭朋友——这些水鸟象征着他的隐逸生活。只有青山始终不变,见证着雨后初晴、溪水上涨的景象。画桥下雾气朦胧,他戴着斗笠在正午独行,整个画面充满静谧的山水意境。

下片(后八句)转入内心独白:他像屈原一样保持清醒,却只能孤独地怀念故土。望着岸边的香草,担心它们是否还在生长(暗喻对高尚品格的坚守)。弹奏锦瑟抒发像湘妃泪染斑竹那样的哀愁,却无人理解他的孤独。最后他像寻找桃花源的渔夫,带着船尾的落花悄然离去——这个结尾很美,落花象征着他甘愿带着美好却无人欣赏的品格隐居世外。

全词精髓在于:通过夏日泛舟的闲适表象,写出了一个不肯随波逐流的知识分子内心的孤傲。他用山水、花草、音乐等意象,婉转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追寻。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坚持,以及宁愿与落花为伴也不妥协的清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