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超脱世俗的隐士形象,展现了道家追求自然、远离功名的生活态度。
前两句写隐士一心只信奉道教("白英君"指道教神仙),完全不在乎人间的官职和功名。这种专注精神信仰、摒弃世俗名利的态度,奠定了全诗超凡脱俗的基调。
中间四句用四个生动的画面展现隐士生活:在树林里醉卧时能看到仙鹿,在山洞中闲聊时能闻到灵芝香;石床上久卧却不见青苔(说明经常起身活动),藤箱很少打开因为怕放出云雾(暗示箱中藏有仙家宝物)。这些充满仙气的细节,把隐士生活写得既真实又神奇。
最后两句展开想象:料想天上神仙新下的诏书,是用青玉板写着绿色的文字。这个瑰丽的想象,暗指隐士的高洁品德已惊动仙界,即将得道成仙。
全诗通过隐居环境的仙化描写,把平凡的山林生活写得充满道家的神秘色彩,赞美了远离尘嚣、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诗人用"仙鹿""隐芝""青琼板"等意象,营造出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仙境,让读者感受到道家隐逸生活的美好。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