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道者别

闻说沧溟今已浅,何当白鹤更归来。
旧师唯有先生在,忍见门人掩泪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师徒分别时的伤感场景,核心情感是"物是人非的无奈"和"师徒情谊的不舍"。

前两句用沧海变浅、白鹤不归的比喻,暗示时光流逝带来的巨大变化。就像我们现在说"沧海桑田"一样,诗人用"沧溟已浅"这个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强调分别后再难重逢的遗憾。

后两句聚焦现实场景:当年共同求学的师友都已不在,只剩老师一人。最揪心的是末句"忍见门人掩泪回"——老师不忍心看着弟子们哭着离开,弟子们也不愿让老师看见自己流泪,这种双向克制的悲伤比嚎啕大哭更让人动容。

全诗妙在把人生无常的感慨(前两句)和具体离别场景(后两句)自然衔接,用"白鹤不归"的想象和"掩泪回首"的细节,让抽象的时间流逝有了画面感。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既会感叹"当年那条河现在都干涸了",又会想起照片里某人转身抹泪的瞬间,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让诗意既深刻又接地气。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