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邦宪宣德红梅诗韵

玉骨冰肌冷照人,匀红轻浥绛罗巾。
更无凡木能争艳,定向壶中别得春。
久稔新诗能写物,须知樽酒可藏真。
寄声闭户英夫子,体取居尘不染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红梅的高洁之美,同时暗含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1. 红梅的惊艳之美(前四句): 诗人用"玉骨冰肌"形容梅枝的洁白透亮,像冰雕玉琢般映照着观者。"匀红轻浥绛罗巾"描写红梅花瓣像浸染均匀的红色丝巾,既轻盈又艳丽。后两句说普通树木根本无法与红梅争艳,这株红梅仿佛是从仙境(壶中)偷来了春天,突显其超凡脱俗的特质。

2. 赏梅的深层意义(中间两句): 诗人说读新诗能捕捉事物的神韵,而饮酒更能让人领悟本真。这里把赏梅、作诗、饮酒联系起来,暗示艺术和酒都是通向"真"境界的途径,红梅在这里成为触发人生感悟的媒介。

3. 对友人的期许(最后两句): 诗人寄语那位闭门治学的朋友(英夫子),虽然生活在尘世中,但要像这株红梅一样保持"不染尘"的高洁品格。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把对红梅的赞美升华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全诗最妙的是把红梅的物象之美与人的精神追求完美融合。诗人没有停留在单纯写景,而是通过红梅"玉骨冰肌""不染尘"的特质,寄托了自己和友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诗中"壶中别得春"的想象尤为精彩,把常见的红梅写出了仙气,又用"居尘不染尘"这样充满哲理的句子作结,让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思想深度。

吴颐

吴颐(一作赜),字显道,号金溪(《自号录》),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王安石妻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九),一说妻兄(《王荆公诗笺注》卷二二《怀吴显道》题下注)。早从欧阳修游。太学生陈于等上疏,言其学成行尊,愿得为国子师。安石以亲嫌,寝其书不报。神宗元丰中从安石于金陵,遂知名江左,学生常数百人。曾官详定一书司敕令所删定官。哲宗绍圣间摄山阴县事。元符间为旌德县主簿。卒赠通直郎。有《金溪先生文集》二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