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缠头

刻楮三年只等閒,御沟容易到人间。
彩云垂地秋如绮,红叶当阶色未殷。
有客寄愁酬绣段,为谁转曲皎朱颜。
西风莫碎重重锦,愁绝江南庾子山。

现代解析

这首《锦缠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景色,同时暗含人生感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时间与等待的意象
"刻楮三年"用雕刻树叶的典故,暗示长期徒劳的努力;"御沟红叶"化用宫女题诗红叶随水流出的故事,表达机缘巧合的相遇。诗人将人生比作漫长的雕刻过程,而机遇却像飘落的红叶一样偶然。

2. 色彩交织的秋景
诗中用"彩云垂地"形容晚霞映照大地,"红叶当阶"写台阶前的枫叶还未完全变红,这些冷暖色调的碰撞,构建出绚烂而略带寂寥的秋日画卷。特别是"锦"这个字眼反复出现,既指华美的丝织品,也暗喻斑斓的秋色。

3. 深藏的愁绪
后四句转入抒情:有人借绣品寄托愁思,歌者婉转的歌声为谁而唱?最后两句最动人——诗人恳求西风不要吹散这如锦的秋色,因为就连南朝诗人庾信(子山)面对江南秋景都会愁绪万千。这里透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伤感,以及文人共通的悲秋情怀。

全诗妙在将具体的红叶、彩云等景物,与抽象的人生际遇、时光流逝结合起来,既能看到绚丽的秋日图景,又能感受到诗人淡淡的忧伤,就像欣赏一幅用金线绣着落叶的锦缎,华美中带着一丝怅惘。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