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普通农家岁末生活的温馨画面,充满了朴素的生活智慧和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写家庭生活:妻子身体硬朗能干农活,孩子穿着宽大衣服渐渐长大。虽然吃的只是粗茶淡饭(鲑菜指普通菜肴),但一家人觉得连最普通的麦鱼(一种小鱼干)也特别香。这里用对比手法,通过"未嫌"和"祇觉"的转折,展现了清贫生活中的满足感。
后四句转入人生思考:诗人认为万物运行自有规律(物理由来定),何必为琐事奔忙(人生底事忙)。最后两句描写过年场景:家家户户烧爆竹整夜祭祀黄羊(古代岁末祭祀的习俗),以热闹的节日氛围收尾,暗示顺应自然、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
全诗魅力在于用最平常的农家生活细节,传递出深刻的生活哲理——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丰盈,而在于家人安康、知足常乐。诗人像唠家常一样,把劳动、成长、饮食这些日常事写得充满温情,最后用爆竹声和祭祀场景,让整首诗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和生命力。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