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魏定父被檄还无为

雨脚廉纤日脚微,秋阴犹暗北山陲。
莫言岩壑都无用,须信风云会有期。
邂逅醉乡还自适,周旋诗社好相规。
黄华又报重阳近,想见迟迟去鲁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诗人与友人魏定父因公务返回无为时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的交织,传递出一种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写景:细雨如丝连绵不断,阳光微弱,秋日的阴云还笼罩着北山。这里用"雨脚""日脚"的拟人化描写,让阴雨天变得生动有趣。

中间四句是核心思想:不要说山石沟壑毫无用处,要相信风云变幻终有转机(暗示人生低谷不会永远持续)。偶然醉倒在乡间反而自在,在诗社中与朋友互相切磋诗艺也很美好。这里用"风云会有期"表达对未来的乐观,用"醉乡自适""诗社相规"展现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最后两句巧妙收尾:菊花盛开提醒重阳节将近,诗人联想到孔子当年离开鲁国时依依不舍的样子。这里用"迟迟去鲁"的典故,含蓄表达自己对当前境遇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公务的无奈,又带着对未来的期待。

全诗亮点在于将阴郁的天气与明亮的心境形成对比,用"山岩无用却等风云"的比喻鼓励人耐心等待机遇,最后用历史典故给平凡的秋日行程赋予文化厚度。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含蓄而积极,展现了宋代文人面对仕途起伏时的典型心态。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