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士以康熙巳未鸿博前辈徐嘉炎等崇效寺雪公房探梅诗册索题为赋一律

枣花寺里看花日,我后诸君祇百年。
见说雪公疑古佛,却惊梅干亦飞仙。
马蹄声冷春三月,鸿爪泥留尺五天。
莫哂阿侬题卷末,后来应又作前贤。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枣花寺赏梅时,看到百年前文人徐嘉炎等人留下的咏梅诗册,有感而发写下的作品。

前两句说"我在枣花寺看花的日子,比徐嘉炎他们晚了一百年",点明了古今时间跨度。接着用"雪公像古佛般庄严,梅枝却像会飞的仙人"这样生动的比喻,把静态的景物写活了。

"马蹄声冷"和"鸿爪泥留"两句特别精彩:三月春寒中隐约听见马蹄声,雪地上还能看到飞鸟的爪印,这些细节让百年前的场景如在眼前。最后两句很谦虚,说"别笑我题诗在最后,说不定以后的人也会把我们当前辈呢",既表达了对前人的敬意,也透露出对文学传承的期待。

全诗把赏梅这件小事写得时空交错,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又有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语言清新自然,像在和我们聊天一样亲切。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