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老陈桧(柏树)的坚韧形象,并赋予它精神象征。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古树的外貌(前四句)
用"铁干""苔枝"形容树干如铁般坚硬,长满青苔的枝条在雨中依然苍翠。这棵树历经十个朝代的风雨("雨露承十朝"),但树根始终保持着旺盛生命力("根心自祯明"),暗示着一种历经沧桑却初心不改的精神。
2. 精神追求(中间四句)
古树不愿做宫廷里的观赏树("羞向三阁荣"),宁愿守护佛寺("愿仗千佛荫")。月光下树枝像菩萨的璎珞饰品("水月照缨络"),整棵树宛如庄严的观音像("俨矣大士形"),表达了超脱世俗的高洁志向。
3. 永恒守护(后四句)
秋风吹过石头城(南京别称),古树发出的声音不同于宫廷乐声("不杂玉树声")。最后用神话意象说:大地母亲("泰媪")永远保护着它,生怕它化作苍龙飞走,既写出古树的神奇,也暗喻这种坚守精神将永远留存。
全诗通过古树形象,歌颂了三种可贵品质:历经磨难仍保持本真的坚韧、不慕虚荣的淡泊、守护信念的永恒。诗人将树人格化,使自然景物承载了深刻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