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官兵平定山寇后,老百姓重回家园的情景。
前两句写官兵的纪律严明:官兵们怕打扰百姓秋收,自己带着干粮行军,把粮食袋挂在马头上(说明随时准备开拔)。这里用"嫌"字很妙,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意",体现了官兵对百姓的体贴。
后两句写战乱平息后的场景:山寇逃跑了,村民们回到还在冒烟的灶台边(说明刚经历战火),饥饿的孩子们争着捡拾军队留下的外地麦子("异乡麰")。一个"争"字既写出孩子的天真,也暗示战乱带来的饥荒。
全诗最打动人处在于对比:军纪严明的官兵 vs 流离失所的百姓,战火余烟 vs 孩童拾麦,短短四句就勾勒出战乱年代的真实画面。诗人没有直接夸赞官兵,而是通过"自裹干粮""马头挂粮袋"这些细节,让读者自己感受到仁义之师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