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代小官吏在旱灾后催收税款的无奈与疲惫,以及途中突然看到灵山时的精神解脱感。
前两句写实:旱灾之后还要奉命去收税,这差事真是让人烦透了。我只能带着上级的公文(尺一指公文),沿着小路向东走。这里用"恼杀侬"(烦死我了)这种口语化的表达,生动展现了小官吏的苦恼。
后两句写心境转变:走着走着,灵山突然出现在眼前,而原本要去的西山反而显得遥远。这时回头看看刚经过的新吴地界,感觉就像做了一场梦。这里的"灵山"既是实指山峰,也暗指精神净土,与催税的世俗烦恼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妙在通过一次公务出行中的偶然所见,展现了古代底层公务员的生存状态:既要完成上级交代的催税任务("催科"),内心又充满抗拒。当突然看到灵山时,仿佛找到了精神寄托,顿时觉得世俗的烦恼都变得遥远。这种从现实重压到精神超脱的瞬间转变,通过简单四句就表达得淋漓尽致,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突然看到希望"的心灵震撼。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