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朔日含光法师驻锡红豆村谈玄累日石师潘老赋听法诗拈华严玄谈四字为韵如次奉和 其二

清斋燕处得香严,落落圆音解缚黏。
两镜金容光互摄,千珠帝网影交拈。
披襟净月常悬座,凭几凉风自捲帘。
重向雪山餐药树,始知食蜜未为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讲法的场景,展现了佛法智慧的玄妙境界。全诗用生动的意象和比喻,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佛法的魅力。

首联写高僧在清净的斋室中讲法,声音圆融通透,能解开世人烦恼。"落落圆音"形容法师讲经的声音清朗圆满,"解缚黏"比喻佛法能解开人心的束缚。

颔联用两个绝妙的比喻:像两面金镜互相映照光芒,又像千颗宝珠在帝释天的网中光影交织。这两个意象生动表现了佛法智慧相互辉映、圆融无碍的特点。

颈联描写讲法时的清净氛围。月光般纯净的智慧常驻法座,凉风自然卷起帘幕,营造出超然物外的意境。"披襟"、"凭几"的细节让场景更真实可感。

尾联用对比手法:只有尝过雪山的药树(比喻佛法真谛),才知道平常的蜜糖(比喻世俗快乐)并不算甜。这个比喻巧妙说明了佛法智慧远超世俗享受,让人对佛法境界产生向往。

全诗通过镜光、珠网、净月、凉风等一系列清新意象,把抽象的佛法讲得具体可感。最后用"食蜜"与"药树"的对比,点明佛法至高境界,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