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二首 其二

宸心恻恻念污莱,南籞西池闭不开。
长乐鸣鞘千乘出,顾成荐鬯万方来。
从臣暗泣新宫柳,父老行依辇路槐。
双阙影斜朱户启,都人留看属车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皇帝出巡的盛大场景,同时暗含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皇家威严与民间疾苦的双重画面。

前四句写皇帝出行:皇帝心中挂念着受灾的百姓("污莱"指被水淹没的田地),连皇家园林都无心游玩。随着仪仗队鸣鞘开道,千乘马车浩荡出发,各地官员纷纷带着祭品前来朝见。这里"荐鬯"是古代祭祀用的香酒,暗示这是一次重要的祭祀活动。

后四句笔锋一转:随行大臣偷偷在新栽的柳树下哭泣,老百姓沿着皇帝车驾经过的道路徘徊。最后当宫门朱红大门在夕阳中打开,百姓们仍驻足等待御驾回宫。这里的"新宫柳"暗指朝廷新立,而大臣暗泣可能暗示着新政推行中的困难。

全诗最动人的是"父老行依辇路槐"这句,老百姓沿着皇帝走过的路徘徊,这个细节既表现百姓对皇帝的拥戴,也暗示着他们对改善生活的期盼。诗人通过皇家仪仗的华丽与百姓的质朴形成对比,在歌颂皇恩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