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欧阳辩的送别之作,用平实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感慨和劝慰。
开篇用"汗血宝马拉破车"的比喻,暗指欧阳辩这样的人才被派去管酿酒的小官职,就像千里马被大材小用。接着用"在酒糟堆里打转"的形象,说欧阳辩要在酿酒这种琐事中证明自己的才能。
中间四句写欧阳辩的出身和现状:你本是江南才俊("濯足沧浪水"用屈原的典故,指高洁之人),现在却要渡过干涸的旧黄河,走在沙尘漫天的路上。这里用"沙埋马耳"生动表现了路途艰辛。
最后四句是苏轼的劝慰:人生起伏都是天意("造物"指上天),要像春秋时的楚国令尹子文那样,三次当官三次被贬都不动声色。这是告诉朋友要看淡官职变动,保持豁达心态。
全诗用日常事物作比(宝马破车、酒糟堆),把人生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最后用历史典故点明主旨,既体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又展现了苏轼一贯的乐观豁达。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