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琦为悼念枢密使夫人所写,用含蓄典雅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赞美。
首联"天上开华屋,丘山忽返真"用比喻手法,说夫人离开人间回到天上(华屋指天上宫殿),像回归自然本真一样安息在丘山之间。这里既写出死亡的事实,又美化了逝者的归宿。
中间两联通过具体场景描写哀荣:第二联说虽然收到很多贵重丧礼(赗盛),但送葬的人反而更加悲伤;第三联用"鸾诏"(皇帝诏书)墨迹未干与"鱼轩"(夫人座驾)已蒙尘的对比,突出生死无常的感慨。
尾联"蔼然多德善,论次有苍珉"是点睛之笔:前句直接赞美夫人和蔼仁德的品格,后句用"苍珉"(青石碑)暗示她的美德将被刻碑永记。这里没有直白说"永垂不朽",但通过石碑意象自然传达出这层意思。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克制的哀伤——没有呼天抢地的痛哭,而是通过"墨未干""车蒙尘"这些生活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死亡来得突然,以及生者对逝者品德的永久怀念。诗人用天上宫阙、青石碑刻这些美好意象,让悼亡诗不仅充满哀思,更带着对生命升华的祝愿。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