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晓渡关岭 其二

松栎为扉石作坛,罡风吹袖觉衣单。
相看即是青天上,莫更频歌蜀道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清晨翻越高山关口的场景和感受,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写实景:用松树和栎树的枝干做门(说明环境简陋荒凉),石头垒成祭坛(暗示山势陡峭)。猛烈的山风吹得衣袖翻飞,让人感到衣着单薄(突出高海拔的寒冷)。这些细节生动刻画了险峻艰苦的山路环境。

后两句转为抒情:当抵达高处与同伴相视时,发现彼此已身处云霄("青天上"是夸张手法)。于是诗人劝慰道:既然已经到达这样的高度,就不要再反复感叹"蜀道难"了(化用李白名句,反其意而用之)。这里既有苦尽甘来的豁达,也暗含人生哲理——面对困难时,与其抱怨,不如专注前行。

全诗通过"衣单"的寒冷和"青天上"的壮阔形成反差,传递出征服险境后的开阔心境,鼓励人们以乐观态度面对艰难险阻。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