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淮阴市集清晨的生动场景,用简单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水乡晨景图。
前两句"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像电影开场镜头:密集的房屋沿着河岸排列,竹制的楼阁高低错落。一个"簇簇"就让市集的繁华热闹跃然纸上,而竹楼的描写则凸显了江南水乡的建筑特色。
后两句"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转入动态描写:朝阳升起照亮船桅,乌鸦飞过惊动了船上的风向标(五两是古代测风器)。这里用乌鸦惊动测风器这个细节,巧妙地带出了清晨河港的忙碌气息,连鸟儿都被人类的动静惊扰。
全诗短短20字,却包含了视觉(朝阳、竹楼)、听觉(乌鸦惊飞)、动态(起樯竿)多个维度,就像一幅会动的水墨画。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对市井生活的细腻观察,让读者自己感受水乡清晨的生机与诗意。这种"以景传情"的手法,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