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唐代豪士在深春时节尽情享乐的生动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动态美感。
前两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点明场景:要说春天哪里最热闹?当属豪爽之士的家中。这里"豪士家"不仅指具体人家,更代表了一种洒脱不羁的生活方式。
中间四句用四个典型细节展现豪士的春日狂欢:买来醇香美酒,挑选艳丽鲜花,手臂架着猎鹰骑马出游,不断催促歌妓们上车同乐。这些画面像电影镜头般连贯,通过"多沽""贵买""已臂""连催"等动作描写,把豪士挥金如土、纵情声色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最后两句将视野拉到更广阔的郊外:城南踏青的人群,与远处村落、原野构成斜斜的风景线。"逐原斜"这个描写特别生动,既写出人群移动的动感,又通过斜线构图让整个画面有了延伸感,仿佛能看见人群嬉笑着走向远方的场景。
全诗最妙的是始终贯穿的"深春"氛围——浓酒、深花、踏青,这些元素都带着春天特有的浓烈色彩和旺盛生命力。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这一连串热闹场景的铺陈,自然流露出对春日欢愉的赞美,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酒香、看见花影、听到马蹄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春日狂欢。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