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其三

崆峒西极(一作北)过昆崙,驼马由来拥国门。
逆气数年吹路断,蕃人闻道渐星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事平息后的景象,充满胜利的喜悦。

前两句"崆峒西极过昆崙,驼马由来拥国门"是说:从遥远的崆峒山到昆仑山一带(指西部边疆),原本总是挤满敌寇的驼马(指入侵者)。这里用"拥国门"生动表现了敌人长期压境的紧张态势。

后两句"逆气数年吹路断,蕃人闻道渐星奔"则写:多年来敌人的嚣张气焰终于被阻断("逆气"指敌人的凶恶气势),听说他们现在像流星一样仓皇逃窜。"星奔"这个比喻特别形象,既写出敌人逃跑之快,又暗示他们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驼马拥门"到"敌人星奔"的对比,展现了从被动防御到胜利反攻的巨大转变。诗人没有直接写战争过程,而是用"逆气断""蕃人逃"这样生动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胜利的来之不易和欢欣鼓舞之情。特别是"星奔"这个意象,既新颖又贴切,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