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
贵简不贵繁,妙在有无间。
满眼寻不见,约略见纤纤。
贵老不贵稚,妙在荣枯际。
芳态减初年,其中寓幽意。
贵瘠不贵肥,愈瘦愈清奇。
瘦到无何有,政好玩空枝。
贵含不贵开,风度韬胚胎。
游蜂啅不得,乃始抱全才。
宜在幽且邃,终日无人至。
水绕山重重,隔树令人嚏。
宜在平且阔,大江惊涛泼。
泼上稍连颠,半蓦忽冲脱。
宜夜不宜昼,更宜月波溜。
崖净涧淙淙,渔子推篷嗅。
宜阴不宜晴,更宜雪花凝。
五七点未足,封枝要全扃。
宜与竹相邻,白白参青青。
所恨花无音,间借竹为声。
宜与松相伴,扶疏交凌乱。
松香粗则粗,亦能佐一半。
其鸟宜翠羽,否则碧蒿侣。
山雀仍山鸦,速去切勿驻。
其人宜野僧,否则閒道民。
宜疏绮纨客,公子共王孙。
吾非僧,又非道。
两眼贮五湖,两肩负三岛。
相烦健笔凌风扫,梅子王子成二老。
满眼寻不见,约略见纤纤。
贵老不贵稚,妙在荣枯际。
芳态减初年,其中寓幽意。
贵瘠不贵肥,愈瘦愈清奇。
瘦到无何有,政好玩空枝。
贵含不贵开,风度韬胚胎。
游蜂啅不得,乃始抱全才。
宜在幽且邃,终日无人至。
水绕山重重,隔树令人嚏。
宜在平且阔,大江惊涛泼。
泼上稍连颠,半蓦忽冲脱。
宜夜不宜昼,更宜月波溜。
崖净涧淙淙,渔子推篷嗅。
宜阴不宜晴,更宜雪花凝。
五七点未足,封枝要全扃。
宜与竹相邻,白白参青青。
所恨花无音,间借竹为声。
宜与松相伴,扶疏交凌乱。
松香粗则粗,亦能佐一半。
其鸟宜翠羽,否则碧蒿侣。
山雀仍山鸦,速去切勿驻。
其人宜野僧,否则閒道民。
宜疏绮纨客,公子共王孙。
吾非僧,又非道。
两眼贮五湖,两肩负三岛。
相烦健笔凌风扫,梅子王子成二老。
现代解析
这首《墨梅》用简单生动的语言,道出了中国文人画梅花的独特审美观。全诗像一位老画家在分享他的创作心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画梅的四大秘诀
1. "简"比"繁"好:梅花枝条要画得简练,似有似无才妙。就像远远看见细瘦的枝条,比画满整张纸更有意境。
2. "老"比"嫩"好:老梅枝的沧桑感比新枝更有味道,枯荣交织中藏着故事,就像中年人脸上的皱纹比少年更耐看。
3. "瘦"比"肥"好:梅枝越瘦越显精神,瘦到极致反而有种空灵的美,光秃秃的枝条也别有韵味。
4. "含苞"比"盛开"好:半开的花苞比完全绽放更美,像害羞的少女比浓妆艳抹更动人,这种含蓄才显梅花品格。
二、布置梅花的四种场景
1. 幽静深山:梅花适合画在远离尘世的地方,有山有水,隔着树林若隐若现。
2. 江边险滩:也可以画在开阔江边,让梅枝像要挣脱惊涛骇浪,展现顽强生命力。
3. 月夜雪天:月光下、雪地里的梅花最有味道,这种朦胧清冷的氛围最配梅花气质。
4. 松竹为伴:让梅花与松竹做邻居,白的梅花、青的竹子、褐的松枝,就像三个清高的朋友作伴。
三、画中应有的配角
- 鸟要画翠鸟或野雀,不要俗气的山鸡乌鸦。
- 赏梅人最好是超脱的僧人隐士,或是真懂梅花的文人雅士。
最后诗人自嘲:我既不是和尚也不是道士,只是个心怀天地的普通人,但我和梅花成了忘年交。整首诗就像在教人怎么欣赏梅花——不在外表多艳丽,而在那份孤傲清瘦的骨气。诗人把梅花比作有风骨的朋友,教我们看重的不是表面热闹,而是内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