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三生石画图

不觉担泉带月归,三生旧话水滨知。
更酬十二年前约,何似晴檐一笑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生活意境,同时暗含对过往约定的深情回忆。

前两句"不觉担泉带月归,三生旧话水滨知"写的是诗人沉浸在自然中的忘我状态:他挑着泉水、披着月光回家,自己都没意识到时间流逝。溪水边的老友(或指溪水本身)知道他们前世今生的缘分,暗示人与自然或友人之间有种超越时间的默契。

后两句"更酬十二年前约,何似晴檐一笑时"转入回忆:诗人终于兑现了十二年前的约定,但觉得这份郑重其事,反而不如当年在晴朗屋檐下相视一笑的瞬间美好。这里用时间跨度形成对比——漫长的等待与兑现,比不上当年那个自然而然的快乐瞬间珍贵。

全诗通过"担泉带月"的日常画面、"三生石"的佛教轮回意象、"十二年"的时间沉淀,最终落在"晴檐一笑"这个充满阳光感的画面上,告诉我们:生命中真正动人的,往往是不经意的美好时刻,而非刻意追求的仪式感。就像我们现代人,可能费心准备的聚会,反而不如当年路边摊的偶然谈笑让人怀念。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