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江冬日,得香港大风杂志主编陆丹林先生手书,赠诗奉答,兼呈柳亚子、叶恭绰、杨云史三先生 其二
卅年南社兴亡感,万里诗名万里楼。
百战河山文似虎,一江风月客如鸥。
移家何必陶潜柳,浮海终须范蠡舟。
流涕天涯人莫问,孤怀不尽少陵忧。
百战河山文似虎,一江风月客如鸥。
移家何必陶潜柳,浮海终须范蠡舟。
流涕天涯人莫问,孤怀不尽少陵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香港友人书信后的感怀之作,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漂泊的感慨。
前四句通过"南社"(近代文学团体)的兴衰带出三十年沧桑巨变,用"万里诗名"与"万里楼"的重复强调文人的影响力。山河虽经历战火("百战河山"),但文化精神如猛虎般刚健;而诗人自己像江上鸥鸟,在乱世中保持超然姿态。
后四句用陶渊明隐居种柳、范蠡功成泛舟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愿消极避世,而是渴望像范蠡那样有所作为。最后以杜甫(少陵)自比,直白道出内心深重的家国之忧——这种悲痛无法向旁人诉说,只能独自面对漫天风雨。
全诗将个人漂泊感与时代动荡紧密结合,用虎的勇猛和鸥的自由象征文人风骨,在用典自然的同时流露出深沉的爱国情怀,既有传统诗词的含蓄美,又有直抒胸臆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