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前一夕家观察伯署斋小集次允文原韵(以下甲子)

又作春灯宴,他乡共此筵。
盘分柑味美(时有以四会柑相饷者),月傍烛花妍。
故态逢人发,新愁被酒捐。
南州有悬榻,我醉且同眠。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元宵节前夜,作者在伯父家参加一场小宴会的场景和感受。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温馨的聚会氛围和复杂的思乡情绪。

前四句是欢乐的宴会画面:又一次在春天举办灯宴(元宵节传统活动),虽然身处他乡但能和亲友共聚。宴席上分享着甜美的四会柑(广东特产柑橘),烛光与月色相互映衬显得格外美丽。这里"盘分柑"的细节描写特别生动,让读者仿佛能尝到柑橘的清甜。

后四句转向内心感受:在熟悉的人面前,作者又找回了往日的神态(可能是喝醉后放松的样子),借着酒意暂时忘却了新添的愁绪。最后用"悬榻"典故(东汉陈蕃为名士徐稚特设的床榻,表示礼贤下士),既感谢伯父的盛情款待,也暗示自己醉后可能要留宿。结尾"我醉且同眠"的直白表述,透着几分醉意和随性。

全诗妙在把节日欢聚与思乡愁绪自然融合,既有"柑味美""烛花妍"的明快,又有"新愁""他乡"的暗涌。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真实感——醉酒后暂时忘记烦恼的状态,以及亲人团聚时无需客套的亲密,让现代读者也能产生共鸣。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