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忆女纺孙却寄

小白长红几树桃,嫩黄浅碧柳条条。
春光偶到三层阁,客梦频牵八字桥。
婿可学文愁病肺,儿能涉笔幸垂髫(谓符孙)。
他时卜宅乌衣巷⑴,门外川光即六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思念女儿和孙辈的温馨画面,充满了对家人的牵挂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前两句用简单的色彩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几株桃树开着粉白相间的花朵,嫩黄的柳条随风轻摆。这些明亮的色彩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鲜活气息。

中间部分转向对家人的思念:诗人站在高楼上偶然看到春色,思绪却不断飘向远方的家人。他牵挂生病的女婿("愁病肺"),也为年幼的孙子能提笔写字("涉笔")感到欣慰。这些日常细节透露出朴实而深厚的亲情。

最后两句展望未来:诗人想象将来能在乌衣巷(南京著名古巷)安家,门外就是流淌了千百年的河水。这个画面既是对家庭团聚的期盼,也暗含了对历史传承的感怀。

整首诗就像一封温暖的家书,把春天的美景、对家人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憧憬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诗人用生活中常见的景物和细节,表达出最真挚的亲情,让读者感受到平凡日子里的动人诗意。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