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书屋为又微声山两侄赋三首 其三

夕火晨香共一龛,閒随清磬出花南。
居人尽识藏书处,碧藓苍藤白石庵(用李公择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书香与禅意的隐居生活场景,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宁静悠远。

前两句"夕火晨香共一龛,閒随清磬出花南"用日常细节勾勒出书屋主人的生活:傍晚的灯火与晨间的香火供奉在同一个佛龛前,主人悠闲地随着清越的磬声漫步到花丛南边。这里的"共一龛"暗示着书屋主人将读书与礼佛融为一体,"清磬"声更增添了超脱尘俗的禅意。

后两句"居人尽识藏书处,碧藓苍藤白石庵"借用典故(李公择藏书故事)来赞美书屋:当地人都知道这个藏书胜地,青苔爬满石壁,苍藤缠绕屋檐,一座白石砌成的小屋静静伫立。"碧藓苍藤"的描写既展现书屋与自然的和谐,也暗示主人远离喧嚣的高洁品格。

全诗通过"灯火""香火""磬声""花丛""青苔""藤蔓"等意象,层层渲染出一个远离尘嚣、充满文化气息的隐居之所。诗人没有直接夸赞两位侄儿,而是通过描绘他们生活的环境,含蓄地赞扬了他们淡泊名利、潜心学问的品格。这种以景写人的手法,让诗意更加含蓄隽永。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