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朋友分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语言平实却充满深情。
前两句写离别在即,行李都收拾好了却迟迟不愿动身,只想在江城多停留片刻。这种拖延不是真的因为行李问题,而是舍不得分开。诗人劝朋友别急着走,不如一起欣赏南国春山的美景,晚上在西堂听雨聊天。这里"夜雨声"的意象特别温馨,让人联想到朋友促膝长谈的画面。
中间两句展开想象:虽然现在要分别("云外去"指远行),但相信未来一定能重逢。诗人想象朋友归途会经过晴日下的湖泊,水面如镜般倒映着身影,这个画面既美丽又带着对旅途平安的祝愿。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说我们将来还要一起去寻找幽静的山洞隐居,到时候还能听到山顶双鹤的鸣叫。"双鹤"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隐士或长寿,这里既表达了对友谊长存的期盼,也透露出诗人向往远离尘世、与自然相伴的生活理想。
全诗就像朋友间的家常话,没有华丽辞藻,但把"舍不得你走"和"以后还要一起玩"的心情写得特别真挚。尤其是最后关于隐居的约定,让普通的送别诗有了超凡脱俗的意境,读来既温暖又令人向往。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