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伯氏德清道中

解组归寻梵释宫,帆风舟转疾飞蓬。
棠阴留付长江外,山色收来数笑中。
闻说笑谈供燕席,有时鱼乌杂签筒。
岂唯政誉歌襦袴,文字由来继古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卸任后归隐山林、追求心灵自由的闲适生活,充满洒脱与诗意。

前两句写卸任后的轻松:解开官印绶带(解组)去寻访佛寺(梵释宫),乘着快船像飞蓬一样自由疾驰。用"飞蓬"比喻轻快无拘束的状态,生动展现解脱官场后的畅快。

中间四句用具体画面表现归隐乐趣:把曾经的政绩(棠阴)留在长江那头,只带着山色与欢笑归来。听说朋友聚会谈笑风生,自己则过着钓鱼观鸟、抽签占卜的闲散生活。这里"鱼乌"可能是"鱼鸟"的笔误,与"签筒"形成生活情趣的对比。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不只是为官时赢得百姓赞誉(歌襦袴指百姓歌颂),更重要的是现在能用文字延续古人的高雅风范。点明从政绩到文采的精神追求,展现了中国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对比官场与隐居、政绩与文章,展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仕隐之间的从容智慧,传递出超越功名的精神追求。

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