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欧博士顾鸿胪兄弟李明府郑张二光禄邵孝廉登广济寺藏经阁得阳字
禁柳宫槐拂地黄,双林风日入重阳。
莲花才吐千灯燄,白玉羞簪两鬓霜。
画手难忘金粟影,禅栖为借赞公房。
茱萸满地应相笑,肯负东篱此日觞。
莲花才吐千灯燄,白玉羞簪两鬓霜。
画手难忘金粟影,禅栖为借赞公房。
茱萸满地应相笑,肯负东篱此日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一群文人雅士登高赏景的场景,充满秋日闲适与人生感慨。
前两句写景:皇宫边的柳树槐树落叶铺地,秋风吹拂着寺庙(双林指佛寺),点出重阳时节。用"拂地黄"的落叶和"风日"的清爽,营造出典型的秋日氛围。
中间四句写人:诗人用"莲花"比喻佛寺的灯火通明,又自嘲年纪大了(白玉簪比喻白发),却还要学年轻人簪花过节。提到画家画不出佛像(金粟影)的庄严,大家只能暂借僧房休息。这些描写既幽默又带着岁月流逝的淡淡惆怅。
最后两句抒情:看到满地茱萸(重阳节佩带的植物),仿佛在笑话他们这些不服老的人。但诗人表示,就算老了也要像陶渊明那样,在菊花旁痛快饮酒过节。这里用"东篱"典故,表达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全诗妙在把重阳登高的传统、佛寺的清幽、文人雅聚的趣味,以及中年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都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写出。特别是"羞簪两鬓霜""茱萸应相笑"这些拟人化描写,让普通的秋日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展现了古人面对衰老时的洒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