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暮春时节的田园生活画卷,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小艇出横塘,西山晓气苍"像电影开场:清晨薄雾中,小船从横塘出发,远望西山笼罩在青灰色的晨雾里。一个"出"字让画面动了起来,我们仿佛能感受到清晨湿润的空气。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展现农村生活:
"水车辛苦妇,山轿冶游郎"——农妇踩着水车辛勤劳作,而富贵公子却坐着山轿游山玩水。通过对比,既写了农民的真实生活,又暗含对社会不公的淡淡讽刺。
"麦响家家碓,茶提处处筐"——家家户户传来舂麦的声响,随处可见提着茶筐的农人。这两句用声音(麦响)和画面(茶筐)的细节,让我们仿佛听到石碓的咚咚声,闻到新茶的清香,感受到忙碌的春收氛围。
最后两句"吴中好风景,最好是农桑"是画龙点睛之笔:诗人说江南最美的风景不是山水,而是农桑劳作场景。这打破了传统文人只爱山水风光的审美,体现出对劳动生活的真挚赞美。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没有华丽辞藻,只是如实记录所见所闻,却在平凡中见深意。诗人通过清晨的横塘、劳作的农妇、游玩的公子、舂麦的声响、采茶的筐篮这些具体意象,让我们看到了两百年前江南农村的真实生活图景,更传递出"劳动创造美"的朴素哲理。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