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寄卢省庵吴廷圭二首 其二

妖蟆蚀明月,玉川欲刳之。惜无登天梯,涕泗空涟洏。

哀哀卞和玉,恻恻鲁女葵。桓侯讳其疾,扁鹊乃见疑。

长啸郭林宗,高风邈难追。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系列历史典故和比喻,表达了对社会黑暗、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以及自己无力改变的无奈。

前四句用"蛤蟆吃月亮"的传说开篇,说诗人想像唐代卢仝(玉川子)那样铲除邪恶(蛤蟆象征黑暗势力),但苦于没有"登天梯"(指改变现实的途径),只能流泪叹息。这里把月亮比作光明正义,蛤蟆则是破坏正义的恶势力。

中间四句连用三个典故:
1. "卞和玉"讲的是楚国人卞和献宝玉却被砍脚的故事,比喻有才华的人反遭迫害。
2. "鲁女葵"指鲁国女子守着没用的向日葵等待丈夫,暗指坚守信念却得不到回报。
3. 名医扁鹊看出齐桓侯有病却被否认,暗示当权者讳疾忌医、拒绝忠言。

最后两句借东汉名士郭泰(林宗)的典故,说这样品德高尚的人物如今再也找不到了,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

全诗就像在说:坏人当道,好人受难,我想改变却无能为力,只能怀念古代那些真正有风骨的人。通过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诗人把怀才不遇的郁闷和对社会不公的批评都藏在字里行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