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陈仲恕画扇以赠。取前人词流水半湾,斜阳一角,人在红楼之意,戏题一词

夕照红如此。对春光、断肠烟柳,高楼谁倚。争怪伊人遗世想,眼底孤村流水。

更渔艇、问津稀至。只有桃花关不住,绕柴门、一片连霞绮。

凭指点,暮鸦际。

年来乡思成虚寄。似樊笼、羁栖倦翮,云霄盼睨。五泻泾前西溪畔,各有幽栖胜地。

觅鹭伴、鸥朋余几。点笔偷声相尔汝,梦莼鲈、何必秋风起。

招隐赋,在斯矣。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黄昏画卷,同时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羁旅他乡的愁思。

上阕(前半部分)像一幅水彩画:
夕阳把天空染得通红,春光明媚中,烟柳朦胧得让人心碎。不知是谁独自倚在高楼上?画中人仿佛超脱尘世,眼前只有孤村流水,偶尔有渔船经过。最生动的是关不住的桃花,绕着柴门开得像彩霞一样灿烂,远处还有暮鸦点缀。

下阕(后半部分)转为抒情:
这些年思乡都成了空想,就像笼中困鸟渴望蓝天。想起五泻泾、西溪畔那些幽静的好地方,如今还能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呢?眼下只能通过写诗作画来排遣,想吃家乡的莼菜鲈鱼何必等到秋天?这幅画就是我的"归隐宣言"啊。

全词妙在:
1. 画面感极强,从夕阳、桃花到暮鸦,像放电影一样展开
2. 用笼中鸟比喻身不由己的处境,很形象
3. 最后点题:不必等秋风起,看画就能解乡愁,构思新颖
4. 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堆砌典故

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对简单自由生活的渴望,和"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惆怅,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