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娘墓

雄心久被名场误,闲行又踏姑苏路。
路过姑苏夜已沈,携灯来访真娘墓。
真娘墓上柳青青,柳色青青系客情。
曾向闺中牵别绪,曾从桥畔送行旌。
行旌来往无穷已,年年岁岁吴阊里。
为感当年翠袖人,却怜今日红颜子。
浪子红颜最可怜,金鞍玉勒珊瑚鞭。
夜夜调情鸳帐底,朝朝欢笑落花前。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春至花仍在。
浪子颜衰不再红,驹电流光肯相待。
君不见,真娘当日全盛时,珠围翠绕黄金卮。
公子催妆香阁静,王孙系马绿杨低。
盛衰兴废须臾变,萋萋芳草埋春怨。
玉魄冰魂唤不回,燕啭莺歌听不见。
荒冢累累卧虎丘,白云明月两悠悠。
白云不管离人恨,明月偏增过客愁。
风尘愧我曾潦倒,天涯索尽知音少。
痛煞风流绝代人,听残啁唧孤飞鸟。
信步归来玉漏长,扁舟一叶系横塘。
浊醪此夕须沈醉,明日孤帆挂楚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失意文人夜访真娘墓的所见所感,用今昔对比的手法道出了人生无常的深刻主题。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访墓见景(开头到"柳色青青系客情")
诗人晚上提着灯来真娘墓,看到墓前柳树青青。这里的柳树既是实景,又象征着离别和思念,为全诗定下感伤的基调。

2. 今昔对比("曾向闺中"到"明月偏增过客愁")
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先用"浪子红颜"的对比:
- 当年真娘风光时,公子王孙争相追捧("珠围翠绕黄金卮")
- 如今只剩荒冢,连鸟叫声都显得凄凉("燕啭莺歌听不见")
通过这种强烈反差,揭示出再美的容颜、再盛的繁华终将消逝的自然规律。

3. 借酒消愁(最后部分)
诗人联想到自己的落魄境遇,决定借酒浇愁。最后一句"明日孤帆挂楚江"暗示他将继续漂泊,把个人命运与真娘的悲剧联系起来。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具体景物(柳树、荒冢)引发联想
- 通过"浪子颜衰"与"春至花仍开"的对比,展现时间无情
- 结尾的醉酒场景,把历史感慨转化为现实行动,显得格外真实动人

本质上,诗人是在借真娘的故事,抒发所有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感慨,以及自己在名利场中失意的苦闷。这种对生命短暂的叹息,对青春易逝的伤感,是古今相通的永恒主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