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春寒》,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诗人感受到的春寒和内心的哀愁。
首句“博山熏尽鹧鸪斑”,其中“博山”指的是香炉的一种样式,而“鹧鸪斑”则是茶具上的一种花纹,这里借指香炉里的香已经烧尽,茶具上的花纹清晰可见。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清冷。
第二句“罗带同心不忍看”,“罗带”是古代妇女的丝质腰带,“同心”指的是结成同心结的丝带,这里象征着爱情或友情的纽带。诗人不忍心去看这结成同心结的丝带,可能是因为想起了与自己有情有义的人,但此刻只能独自面对哀愁。
第三句“莫近栏干听花雨”,“栏干”是栏杆的意思,“花雨”则是形容落花如雨般飘洒的情景。这句诗意在劝诫,不要靠近栏杆去听那落花的声音,以免勾起更多哀愁。
最后一句“楼高无处着春寒”,“春寒”指的是春天里的寒冷,这里不仅指季节的寒冷,也可能指内心的寒冷。整句诗的意思是,尽管楼很高,但依然无法躲避这春寒,象征着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哀愁和孤独。
综上所述,这首《春寒》诗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寒时内心的哀愁和孤独。诗中的比喻和意象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季节的更替和诗人情感的波动。
何应龙
何应龙,字子翔,号橘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与陈允平有交(《西麓诗稿·别何橘潭》诗)。著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橘潭诗稿》一卷。事见本集。何应龙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