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己年少和年老时期治学经历的对比和感慨。诗中的“场屋”指的是科举考场,“书檠”指的是读书时的灯火。诗的前两句“少年场屋苦奔波,每对书檠读不多”,表达了年轻时为了追求科举功名而辗转奔波,常常对着昏暗的灯光读书,但却因为忙于应试而没有读多少书。这反映了当时文人为了追求功名,不惜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牺牲了个人的休闲与学习时间。
后两句“三十年来书好读,可怜老眼费摩挲”,则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终于有时间静心读书了,但遗憾的是,年老视力衰退,看起书来变得很吃力。这里的“三十年来书好读”并非真的指读了很多书,而是一种时光荏苒、愿望实现后的感慨。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年华逝去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诗人对过去追求功名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无奈与感慨。这种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让人深思关于时间、努力与满足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