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富阳观山亭

弭棹依寒渚,临亭俯碧川。嘶云征海雁,椎鼓过风船。

水阔天低树,山空日暝烟。拟题江似练,终愧谢公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富阳观山亭看到的江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流露出对前辈诗人的敬仰之情。

开头两句写停船靠岸、登亭观景的场景:把船停在清冷的沙洲边,站在亭子里俯瞰碧绿的江水。这里用"寒渚""碧川"的冷暖色彩对比,营造出宁静又略带萧瑟的氛围。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江上风光:大雁高飞鸣叫仿佛能撕裂云层,鼓声随着疾风中的船只传来。江水辽阔让天空显得低垂,远山空旷中暮色与炊烟交织。这些描写既有动态的雁飞船行,又有静态的山水暮烟,构成一幅立体的江景图。

最后两句转向抒情:想用"江似练"这样精妙的比喻来题诗,但想到谢朓(谢公)写景的才华又自愧不如。这里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谦虚地承认自己难以超越前人。全诗在写景中自然融入情感,语言清新又不失深度。

范浚

范浚(1102-1150),字茂名(一作茂明),婺州兰溪(金华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