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鸶二首
日日沧江去,时时得意归。自能终洁白,何处误翻飞。
晚立银塘阔,秋栖玉露微。残阳苇花畔,双下钓鱼矶。
雪里曾迷我,笼中旧养君。忽从红蓼岸,飞出白鸥群。
影照翘滩浪,翎濡宿岛云。鸳鸿解相忆,天上列纷纷。
晚立银塘阔,秋栖玉露微。残阳苇花畔,双下钓鱼矶。
雪里曾迷我,笼中旧养君。忽从红蓼岸,飞出白鸥群。
影照翘滩浪,翎濡宿岛云。鸳鸿解相忆,天上列纷纷。
现代解析
《鹭鸶二首》用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自由与高洁,两首诗如同双联画,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这种水鸟的灵动之美。
第一首像是白鹭的日常纪录片:白天它飞向广阔的江面,傍晚带着满足归来。诗人特别欣赏它始终如一的洁白羽毛,无论怎样飞翔都不会失去本色。后四句镜头感十足——白鹭站在秋日池塘边,羽毛沾着露水,夕阳下与芦苇相伴,最后轻盈地落在钓鱼台旁。这些画面传递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第二首则像回忆录:诗人想起雪天里被白鹭迷住的往事,以及曾经饲养它的经历。突然笔锋一转,白鹭从红色水草边振翅飞起,混入鸥群中。它的倒影映着浪花,羽毛被岛上的云雾打湿。结尾用大雁和天鹅作对比,说它们虽然高贵,却只能在固定队形中飞行,反衬出白鹭无拘无束的可贵。
全诗核心是通过白鹭表达对自由的向往——不必像鸿雁那样遵守严格的飞行队列,可以随心所欲地飞翔。诗人用"洁白"二字既是写羽毛颜色,也暗喻品格纯净。那些沾露水、映浪花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能触摸到白鹭的羽毛质感,感受到自然生命的灵动之美。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