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失去孩子的父亲在船上看到旧物时,触景生情写下的悲痛之作。
第一句"别时叮嘱忍能忘":父亲至今记得孩子临别时的叮咛嘱咐,这些话语怎能忘记?一个"忍"字道出刻骨铭心的记忆。
第二句"忆着潺湲泪万行":只要想起孩子,眼泪就像溪水一样流个不停。"潺湲"这个比喻让无形的泪水变得具体可感,万行泪水可见悲痛之深。
第三句"复恐老年悲太甚":老人担心自己过度悲伤会伤身,这既是对现实的担忧,也暗示悲痛已经影响到健康。
最后一句"痛来无奈骂疏狂":当痛苦袭来时,老人只能通过责骂自己往日的疏狂来发泄情绪。这种看似不讲理的自我责备,恰恰展现了丧子之痛让人失去理智的真实状态。
全诗没有直接描写孩子,但通过父亲记得叮嘱、不停流泪、担心伤身、骂自己这几个生活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痛苦。最打动人的是,诗中父亲的情绪变化非常真实:从回忆到痛哭,从担忧到发泄,这种复杂的情感波动正是普通人面对丧子之痛时的真实反应。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