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无梦归天台
天台峻极横海滨,金庭紫洞多真人。
先生舍道心照邻,上有羲轩为逸民。
玉韫深山珠在水,圆折如虹难自晦。
万乘知名欲见之,来谒西清频召对。
亭亭孤云本无心,琅琅仙骨时所钦。
牢让赐金兼好爵,俄辞尧阙复丘林。
事载缇紬诚可贵,迹寄烟霞愈无累。
还同麟凤遇皇明,暂出岩扃作祥瑞。
先生舍道心照邻,上有羲轩为逸民。
玉韫深山珠在水,圆折如虹难自晦。
万乘知名欲见之,来谒西清频召对。
亭亭孤云本无心,琅琅仙骨时所钦。
牢让赐金兼好爵,俄辞尧阙复丘林。
事载缇紬诚可贵,迹寄烟霞愈无累。
还同麟凤遇皇明,暂出岩扃作祥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张无梦的隐士高人,他住在险峻秀美的天台山(今浙江天台山),过着与世无争的修道生活。全诗通过三个层次展现了他的品格魅力:
1. 仙山与真人
开篇用"天台峻极""金庭紫洞"等壮丽画面,把天台山比作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暗喻张无梦就像山中的珍宝(玉韫深山)和水底的明珠,虽然隐居却难掩光芒。
2. 皇帝的赏识
诗中提到皇帝(万乘)多次召见他,但他像"亭亭孤云"般超然,坚决推辞了黄金和官爵(牢让赐金),最终回到山林。这里用"麟凤"比喻他的出现就像祥瑞,短暂露面后又回归自然。
3. 自由的价值
最后点明他的选择:把事迹留在史书(缇紬)固然光荣,但像烟霞般无拘无束更显珍贵。通过对比皇宫(尧阙)和山林(丘林),强调精神自由胜过世俗荣华。
全诗妙在把隐士形象与自然意象交融:用"孤云"比喻淡泊,用"珠玉"象征才华,用"麟凤"衬托品格。最终传递出一个核心思想:真正的高人,不需要权贵认可,其存在本身就是对世界的馈赠。
查道
查道(955—1018)宋代大臣,著名孝子。字湛然,歙州休宁(今属安徽)人,查元方子。幼沉静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以词学称。端拱初(988)举进士高第。起家馆陶尉。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大中符祥元年(1008)直史馆。迁刑部员外郎,预修册府元龟。三年,进秩兵部,为龙阁待制。道秉性纯厚,有犯不校,所至务宽恕,以是颇少治绩。道著有文集二十卷,《宋史本传》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