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侍郎韵寄题林尉肯堂

肯堂题扁自名公,表里须教实一同。
门阅不夸车马大,家声端藉礼诗隆。
熟仁便足膏粱味,殉义能传清白风。
终始此生无忝处,精诚妙与古人通。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一位名叫林尉的人,传递了做人要内外一致、重品德轻虚荣的道理。

诗的前两句说林尉家的匾额是名人题写的,但更可贵的是他本人也像匾额写的那样表里如一。这里用"匾额"比喻名声,强调做人要名实相符。

中间四句具体描述林尉的品格:他家虽然显赫但不炫耀车马排场,家族声望全靠知书达理;他深谙仁义就像品尝美味,坚守道义保持清白家风。这里用"膏粱味"(美食)比喻仁义带来的精神满足,很形象。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林尉一生都问心无愧,他的真诚与古人相通。这里的"古人"代表传统美德,说明优秀品质是跨越时代的。

全诗用朴素对比(名声与实际、物质与精神)和生动比喻(美食、匾额),告诉我们:真正的贵族精神不在外在排场,而在内在修养。这种不慕虚荣、重视品德的人生观,在今天依然很有启发。

陈淳

陈淳,1483年生,1544年逝世(另一种说法是1482—153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 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