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行

寒芒锐锐苍龙精,吐景流商宝气横。
光淬鸊鹈照秋水,绦悬䍡□连星文。
夜中风雨时飞去,匣内蛟龙殷(上)作声。
君不见赤堇开,若耶涸,欧冶铸来天工错。
又不见楚山雄,吴水雌,至精不隔会有期。
神异千年出非偶,紫气虽沈犹旁斗。
时来得佩君子身,老狐潜形木魅走。
呜呼此物不用弹侯门,侯门仁义非纯真。
亦毋借与斩佞臣,佞臣□濡喷血腥。
一朝提向白帝子,辟易万里黄沙清。
我歌宝剑神激烈,霜锷雪花今不灭。
用之失所同铅刀,世人空自侮神物。
风胡不可期,明晦自有宜。
君看绕指风尘日,何若潜光古狱时。

现代解析

这首《宝剑行》是一首借宝剑喻人的咏物诗,通过描写宝剑的神异不凡,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懑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老狐潜形木魅走")用神话般的笔法描写宝剑的非凡来历和威力。说它像苍龙一样寒光闪闪,剑身上的花纹像星辰般璀璨,剑鞘里的宝剑会在风雨夜发出龙吟般的声响。诗人用欧冶子(古代铸剑大师)铸剑、楚山吴水等典故,强调这把宝剑是天地精华所聚,能驱邪避害,只有君子才配佩戴它。

第二部分("呜呼此物不用弹侯门"到"何若潜光古狱时")是诗人的感慨议论。他说这样的宝剑不该浪费在权贵之家(侯门),因为那里没有真正的仁义;也不该用来斩杀奸臣,因为会玷污宝剑的纯洁。诗人更希望宝剑能用在真正需要它的地方("白帝子"可能指明君),扫清万里黄沙。最后感叹宝剑如果被用错地方,就和普通的铅刀没有区别,暗喻人才被埋没的悲哀。

全诗最精彩的是结尾四句:诗人说识剑的伯乐(风胡)难遇,宝剑的明暗自有天时。与其在风尘中被随意弯折("绕指"形容宝剑被随意弯曲),不如像古代名剑那样暂时埋藏在监狱的墙壁中(用"龙泉剑埋狱底"的典故),等待真正懂它的人。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宝剑比喻人才,形象生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 通过宝剑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才不得其用的普遍现象
3. 结尾表现出一种"宁可埋没也要保持气节"的高洁品格
4. 大量运用铸剑典故却不显堆砌,反而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

诗人表面上写的是宝剑,实际上是在写所有怀才不遇的志士仁人,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坚守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