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廉伯陪祀山陵

奉祀仙陵第几番,又随香帛荐中元。
马穿碧树知神路,人立青峰见寝园。
佩影夜联东壁序,铃声秋动北辰垣。
归途正及西城近,黍稷屯云遍野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祭祀皇家陵墓的场景,充满庄重与自然交融的美感。

首联"奉祀仙陵第几番"用口语化的提问开场,暗示祭祀活动频繁,展现对先人的敬重。"香帛荐中元"点明这是中元节的祭祀,供品香烟袅袅的场景如在眼前。

颔联通过"马穿碧树"和"人立青峰"两个动态画面,巧妙勾勒出祭祀队伍行进路线。马匹穿过苍翠树林,人在高处望见陵园,一近一远两个视角交替,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颈联转向夜间场景,"佩影夜联"描写官员们玉佩相碰的声响,"铃声秋动"表现祭祀乐器的回响。这里用"东壁序"(官员列队)、"北辰垣"(皇城)等意象,不着痕迹地烘托出皇家祭祀的庄严氛围。

尾联写归途所见:西城近在眼前,田野里庄稼如云海般壮阔。这个充满生机的收尾,与肃穆的祭祀形成巧妙对比,暗示对生命延续的感悟。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白天的行进队伍,到夜间的祭祀仪式,最后回归丰收的田野。诗人用"碧树""青峰""黍稷"等明快色彩,冲淡了祭祀主题的沉重感,让庄严的仪式与鲜活的自然和谐共存。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传统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并存的复杂情感。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