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观鱼的闲适画面,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传递出淡泊自在的生活态度。
前两句"凫鸥两闲暇,知我无机心"用野鸭、海鸥的悠闲姿态,暗示诗人自己也怀着同样轻松的心情。"无机心"指没有算计、不耍心机的单纯心态,就像水鸟一样自然。
后两句"跃渊宜自在,直莫上钩金"是诗人对鱼儿的劝告:在水里自由跳跃多好啊,千万别贪吃鱼饵被钓上去。"钩金"指贵重的鱼钩,暗喻世俗的诱惑。诗人借鱼喻人,提醒我们保持本真,不要为名利所困。
全诗妙在将深刻的哲理藏在日常场景中:水鸟、游鱼、鱼饵这些普通事物,被赋予了人生选择的象征意义。诗人没有说教,而是让我们从自然生灵的状态中,领悟到简单生活的可贵。这种将生活观察与人生思考自然融合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