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酉君画荔支图二首 其二
粤人既夸粤,闽人亦夸闽。
君少饫粤赆,吾衰饱闽珍。
两舌虽不同,知味谅乃均。
别来各踰纪,梦想犹隔晨。
多君绘成图,见画如见真。
又复索题句,与传画精神。
一枝风露鲜,齿颊回津津。
何必三百颗,长作岭南人。
君少饫粤赆,吾衰饱闽珍。
两舌虽不同,知味谅乃均。
别来各踰纪,梦想犹隔晨。
多君绘成图,见画如见真。
又复索题句,与传画精神。
一枝风露鲜,齿颊回津津。
何必三百颗,长作岭南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广东人和福建人各自夸家乡荔枝好吃,诗人通过回忆荔枝的美味,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诗里说广东人夸广东荔枝好,福建人夸福建荔枝棒。诗人年轻时在广东吃过荔枝,老了又在福建尝过,虽然两地荔枝味道不同,但都特别好吃。分开十几年了,做梦都想再吃一次。朋友画了一幅荔枝图,诗人看到画就像见到真荔枝一样,朋友还让他在画上题诗。画上的荔枝带着清晨的露水,看着就让人流口水。最后诗人说:只要有这么好吃的荔枝,何必非要吃三百颗呢?能做个岭南人(广东人)就心满意足了。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
1. 用对比手法写两地荔枝,突出"好吃"这个共同点
2. 通过"做梦都想吃"的夸张表达思念之情
3. 画上的荔枝能让人流口水,说明画得逼真
4. 结尾化用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典故,表达对岭南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朴实,就像在跟朋友聊天,把对荔枝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怀念写得生动有趣。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