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皋亭道中

牵埭披衣有底忙,水烟笼日共苍凉。
客行十里又五里,舟过下塘还上塘。
驱犊岸高青嶂近,护蚕门静绿阴长。
平生未了山游债,处处唯闻佛土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在皋亭山道中行走的所见所感,充满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

开头两句写清晨匆忙赶路的情景:天刚亮就披衣出发,水雾笼罩着朝阳,整个画面显得清冷而辽阔。"有底忙"三个字透露出诗人虽然早起赶路,却带着悠闲自在的心态。

中间四句用白描手法记录旅途见闻:行人走了一程又一程,小船穿过一个又一个河塘。岸边放牛人赶着牛犊走向青山,农家为护蚕紧闭门户,绿树投下长长的阴影。这些画面像一组电影镜头,生动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日常生活。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诗人说自己这辈子都还不完"游山玩水债",因为处处都能闻到佛寺飘来的香气。这里的"佛土香"既指真实的香火气息,也暗含对清净境界的向往。全诗在悠然自得的基调中,流露出对山水自然的深深眷恋。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