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窗述怀二章 其二

屈泽何须怨蠖身,怡然物我共皇春。
山中宰相寿元客,柳下先生怀葛民。
木不中材宜受弃,石难用砥复谁磷?
披云试俯天门盼,各有生机寓大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传递出豁达乐观的处世哲学。

首联用"尺蠖屈身"的典故说明人生不必抱怨暂时的困境,而应像春天万物一样享受自然赋予的生命状态。这里用虫子蜷缩比喻人生低谷,但作者认为这不过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中间两联通过两组对比人物表达不同生活方式: - "山中宰相"指隐居的高人,"柳下先生"用柳下惠典故代表淡泊名利的贤者,他们选择远离官场,像上古淳朴百姓一样生活。 - "不成材的树木"和"不能磨刀的石头"比喻不被世俗认可的事物,但作者认为这些"无用之物"反而能避免被人利用,获得自由。

尾联是全诗高潮:当拨开云雾从天门俯瞰人间时,会发现天地间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生存方式。这里的"天门"象征更高维度的视角,提醒人们跳出狭隘认知,看到生命形态的多样性。

全诗核心思想是: 1)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和低谷期 2)不盲目追求世俗定义的"有用" 3)用更开阔的视角看待不同生存方式 4)相信每种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

这种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在于: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必过分焦虑自己是否"有用",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天地间自有容纳不同生命形态的空间。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