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南士访愚山寺寓作
为访施夫子,因寻古戒坛。
高云横海上,新水涨湖干。
把袂风尘苦,登楼雨气寒。
五经游自载,双鬓醉还看。
佛寓分龙藏,人逢尽鹖冠。
题诗抽玉简,剔烛换铜槃。
暮鹊惊喧客,春莺待使官。
只愁明夜月,相忆在长安。
高云横海上,新水涨湖干。
把袂风尘苦,登楼雨气寒。
五经游自载,双鬓醉还看。
佛寓分龙藏,人逢尽鹖冠。
题诗抽玉简,剔烛换铜槃。
暮鹊惊喧客,春莺待使官。
只愁明夜月,相忆在长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带着朋友(南士)去拜访一位住在愚山寺的施先生,顺便游览古戒坛的经历。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访友的画卷,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情温暖。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目的:为了拜访施先生,顺便看看古老的戒坛。接着用"高云横海"、"新水涨湖"这样开阔的意象,勾勒出春日山水相映的壮美景色。"把袂"(拉着袖子)这个动作特别生动,表现出久别重逢的亲切,虽然旅途辛苦(风尘苦),但登楼时连带着雨雾的寒气都成了独特的体验。
中间部分写聚会场景:大家喝着酒讨论儒家经典(五经),在烛光下题诗作赋。诗人特意提到"双鬓醉还看"——即使喝醉了也要互相端详对方斑白的鬓角,这个细节透露出老友重逢的感慨。寺庙里遇到的人都戴着鹖冠(隐士常戴的帽子),暗示这里是个远离尘嚣的地方。
结尾最有人情味:傍晚的鹊声惊动了客人,黄莺的啼叫像是在等待使者。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说现在唯一担心的是——等到明天晚上看着月亮时,我们又会开始想念此刻在长安相聚的时光了。这种"相聚时就想到了别离"的写法,让温馨的聚会瞬间染上了淡淡的惆怅,非常打动人心。
全诗妙在把一次普通的春游写得层次丰富:有山水之美,有朋友之乐,有寺庙的清幽,还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怀。最精彩的是最后这个"提前怀念"的写法,把人与人之间的珍贵情谊表现得既含蓄又深刻。